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

外食八法:健康吃外食的飲食原則 老外也可以兼顧健康

外食也能兼顧健康?有影嘸

辛苦忙碌一天的小資女和粉領族們,是否有想過過去一個禮拜,自己外食的比例有多高呢?就連小編也時常感嘆可不可以少一點外食,多一點 DIY 的機會,慢慢找回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尤其是有家庭的粉領族們,需要兼顧家庭與事業,扮演母親、妻子、上班族等多重角色,外食頻率越來越高;忙碌生活壓力使得吃飯的時間被壓縮,或是經常忘記吃飯,每當發現時早已過了吃飯時間,「速食」或「外食」變成方便又省事的第一選擇。
小編整理以下幾個外食原則,希望可以幫助朋友們輕鬆找回自己及家人的健康:

基礎守則 為健康打底

1. 定時定量

經常因為工作而使三餐不定時,對於胃是很大的傷害,也會影響到下一餐暴飲暴食,如此一來在維持體重可能會造成困境。份量精準的掌握是很重要的,營養素缺乏或過剩,都會干擾細胞的功能導致營養不良、代謝異常發生。

2. 改變吃飯順序

吃飯前先喝清湯或白開水增加飽足感,接著吃蔬菜,最後再吃飯配肉及配菜。

均衡守則 填補健康缺口

3. 蔬菜好吃不可忘

你也許不曾注意過,其實外食還是有機會吃到許多蔬菜,只是有沒有納入我們心中的選擇清單裡而已。小編整理出我們最常出沒的餐廳場合,來分享蔬菜的選用。
[場景一]:麵攤 – 必點燙青菜、海帶、小黃瓜等配菜。
[場景二]:自助餐 – 主菜(肉或魚)一樣就足夠,其他 3-4 樣的配菜皆以蔬菜為主。
[場景三]:西餐 – 生菜沙拉不可少,沙拉醬減半!
[場景三]:中式 – 還是新鮮蔬菜好,醃漬小菜盡量少。
[場景四]:速食 – 選擇快速、便利的速食近年來比例越來越高,方便省事之餘別忘了蔬菜攝取,例如:漢堡餐的薯條可以換成生菜沙拉,手捲飯糰再搭配一份蘿蔔、杏鮑菇。

4. 減少膽固醇的攝取

不吃動物皮或是肥肉、五花肉、內臟。杜絕掉這些高膽固醇的攝取來源,才是降低膽固醇的治本之方喔!

5. 選天然,拒加工

食品衛生安全窮出不層,減少攝取加工食品,改多選擇天然食品。例如:

outside-food-8-method

減法守則 健康加分

6. 避免過油料理

食物烹調方式避免選擇過多油酥、油炸、油煎、油炒的料理,例如:中西式點心、蔥油餅、蛋塔。

7. 減少依賴調味料

飲食上盡量習慣味道較淡的料理,每種食物都有他本身的美味;過度使用調味料,不僅吃不到食物本身的味道,也容易吃到成分不明的添加物;當口味越吃越重,還會引起許多慢性疾病發生。

8. 少吃含糖飲料或糖果

強大壓力下,許多人靠著甜食抒發壓力,但在吃完甜食後伴隨而來是血糖巨大的波動以及蛀牙的危機;坊間飲料店標榜少糖或是微糖,各店的差異性很大,建議以"不加糖"為目標。

記錄飲食 避免“禍從口入”

進行飲食日誌紀錄,並諮詢營養師給予專業的建議,可以更暸解且掌握我們所吃的食物及份量,不僅可以輕鬆無負擔享受食物的美味,更可保健身體機能、強化健康。
要找回自己的健康,就須先意識到吃飯對我們而言不僅只是充飢而已,多樣且均衡的飲食可以提供身體完備充足的營養素,使得身體機能與代謝正常運作,如此才能減少對於健康食品的依賴。

以上提供的外食原則,希望能喚起大家對健康飲食、規律充足的體能活動、良好生活習慣等三項健康元素的重視。外食也可以很健康,就看我們願不願意實踐。愛健康,就是愛自己,也是愛家人喔!

吃錯了更嚴重! 你一定要學會: 感冒三階段最佳飲食!

氣溫遽降的感冒流行季節,各式各樣預防或緩解感冒的食療,紛紛應景出爐。
從黑糖薑湯、梨子到白蘿蔔汁、人參等,這些民間流傳已久的感冒食療,有些確實可以紓緩感冒症狀,但錯誤使用,也會讓感冒症狀加劇。
感冒時該怎麼吃?
「要吃對體質,吃對時間,」對於食療養生相當有研究,中西醫師廖桂聲認為,感冒食療應該跟著病程而轉變,有些食療可以平時調養,但碰上發炎或已染上流行感冒時,就要避免。
※(一)發炎期間(或染上流行感冒時)
適用食物:水果,如梨、西瓜、甘蔗、椰子汁(不加冰)等。蔥豉湯、四神湯。
一般出現咽喉腫痛、鼻涕或痰液黃稠、發熱高燒等炎症反應時,不宜使用補藥,如人參、當歸、黃耆及麻油等,以免火上加油,讓病情加重。
冬令進補的當歸鴨、麻油雞、薑母鴨或薑湯(老薑、乾薑湯)等,會加速血液循環,發炎反應期間不要輕易嘗試。
發炎期間可以補充一些水果或果汁來「熄火」,如中醫理論偏寒涼的水果如西瓜、橘子等。
新鮮梨子磨汁,可以生津止渴,緩解口乾舌燥;其他像西瓜、甘蔗、蓮藕汁、椰子汁等,都具有解熱作用。
此外,傳統中醫古籍記載的蔥豉湯,除可緩解頭痛鼻塞,對於發燒的人也有幫助,林口長庚醫院中藥藥局主任楊榮季提到。
取青蔥蔥白部份,加上淡豆豉(傳統市場可以買到,呈淡褐色)煮湯,蔥白具有發汗功效,發酵的豆鼓則可補充蛋白質。蔥白中的蘋果酸、磷酸醣等,會刺激血液循環,促進發汗,效果甚至比薑更快,發燒時來碗蔥白粥,馬上逼出一身汗。
但要注意本身發燒流汗多的人,不適用蔥豉湯。
粥的發汗效果也不錯,清代名醫王士雄提到「米湯可代參湯用」,粥容易消化吸收且具護胃功能,可以幫助排汗,是很好的感冒食療。
也可以喝點四神湯補充元氣。將山藥、茯苓、蓮子、芡實、薏苡仁等量,添加少許豬肉煮成稀飯,「有點像打點滴作用一樣,」廖桂聲解釋,四神湯的成分,可以調解體內水分電解質,達到平衡狀態。
平時飲用四神湯,可以增強腸胃功能,也較不容易感冒。

※(二)感冒初期
適用食物:薑湯
外出淋雨吹風受寒,覺得發冷、頭痛、咳嗽、鼻水直流(鼻水痰液清而稀),一碗老祖母的黑糖薑湯,是最快也最有效的預防感冒方法。
薑中的薑辣素、薑油酮可以發汗,趕走體內蓄積的熱氣,尤其是水分較少的老薑辛辣,促進血液循環效果更好,添加黑糖則可補充熱量。
藥師王惠愚記得,自己懷孕感冒不能吃藥,母親教她喝黑糖薑湯,她隨身帶一壺上班,喝了兩三天,剛開始的感冒症狀就此打住,恢復健康。
甘蔗薑湯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登山賞雪前不妨準備一些薑糖,保暖又可預防感冒。
但薑會促進血液循環,若有發炎、出血情形,不建議飲用。
也有人說,感冒期間要多吃水果,但醫生認為,視個人情況而定。有些人吃水果反而咳嗽、鼻水不止,感冒更形嚴重,這時就應該先暫時停止,楊榮季建議。
多吃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C,但是維生素C是否可以治療或預防感冒,目前仍有爭議,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建輝認為,均衡飲食比補充維生素C更重要。
且果汁或水果多半冰冷,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,使咳嗽加劇,並不適合感冒期間(發燒時例外)食用。
尤其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、橘子等較寒涼,如果有咳嗽、流鼻水、拉肚子、手腳冰冷情形,不適合吃太多,容易讓病情惡化。這時可以選擇一般平性水果如連霧、芭樂、水蜜桃。
※(三)一般調養
適用食物:陳皮、梨子等
常見緩解咳嗽的食療如烤橘子加鹽、梨子燉貝母、陳皮茶等,中醫認為,這些多屬於日常保健,治療感冒效果有限。
芸香科植物的橘子或陳皮,在中醫裡有紓解胸悶不適、促進腸蠕動的效果,也可以強化心肺功能。梨子和貝母也有類似效果。
但食療效果較慢,有症狀出現時,最好還是就醫診治。
至於人參,並不適用在發炎期間,但對於身體特別虛弱或是恢復期的調養有幫助,使用前最好先跟醫師討論。
◎日常預防感冒:
適用食物:白蘿蔔、茶
冬季盛產的白蘿蔔,具有消炎、殺菌及利尿功效,是很好的天然消炎藥。民間也有「冬吃蘿蔔夏吃薑,不勞醫生開藥方」的說法。 
生蘿蔔有少量芥子油可以開胃,澱粉可以幫助消化,因此日本人常利用蘿蔔泥、醃漬蘿蔔當做佐餐勝品,吃生魚片添點蘿蔔絲才能殺菌。
生蘿蔔切絲加麥芽攪拌,所滲出的生蘿蔔汁液,加點蜂蜜,放在嘴裡慢慢吞嚥,可以緩解喉嚨腫痛,楊榮季提到。
醃橄欖加上白蘿蔔燉煮的「白虎青龍湯」,是廖桂聲個人的預防感冒食療。橄欖和白蘿蔔具有殺菌消炎效果,對於呼吸道系統有保護作用。
每天喝杯茶,也有助遠離打噴嚏、流鼻水。
近來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,兩星期內每天喝5杯紅茶的人,免疫系統會增強,比起未飲茶者,可以多趕走10倍以上的感冒和流感病毒。綠茶也有同樣效果。茶葉如同卡通大力水手的菠菜一樣,讓身體免疫系統產生對抗感冒病毒,甚至食物毒素、致病細菌的強大能力。
研究者認為,即使一天一杯茶,也能達到保護效果。多休息最重要
然而,食療只是輔助,不論中醫西醫都認為,感冒期間,最重要的還是要多休息。
只有充分休息,才能讓身體細胞回復作戰力。「睡覺比拚命吃補更有效,」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建輝提到,很多人感冒還是在熬夜,以為多吞幾顆維他命、拚命灌水就可遠離感冒。
「不休息是沒有用的,」他斬釘截鐵地說,多喝水並不能對抗感冒,身體需要補充水分時,自然會以口渴反應,多休息才是重點。
一般人感冒,即使不做處理,只要均衡飲食多休息,約七天就可以痊癒,不必就醫。
但本身有過敏體質的人,小小感冒甚至可能致命。
醫生建議,如果每次感冒,三天之內就痊癒的人,感冒時可運用一些DIY或食療方式。但每次感冒症狀都很嚴重,或是過敏體質的人,最好在感冒初期盡快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
「氣喘的人最怕感冒,」劉建輝解釋,過敏是全身性的,譬如支氣管過敏的人,一咳起來便一發不可收拾。
一般人如果鼻涕、痰液變濃稠,已經屬於細菌感染,最好就醫診治。每年12月到翌年2月,都是感冒流行的季節,對抗頑強的病毒無他,唯一有效的預防方法,還是多洗手。
感冒病毒四成是鼻病毒,多由鼻腔進入,且病菌會跟隨患者的手,沾染到所有接觸的地方,譬如手把、門把等,尤其溫度低時,病菌活性更強。
「所有手會接觸到的地方都要小心,」劉建輝提醒,凡是碰觸過桌子、電梯按鈕、門把、洗手台、鈔票等,最好先洗手,以免成為感冒病毒的受害者。
3招DIY緩解感冒不適
※鼻塞、流鼻水:
鼻塞時可按壓鼻根兩旁的迎香穴,直到有酸熱的感覺。迎香穴的作用是幫助鼻黏膜修復。
也可以試試互相搓揉兩手大拇指尾端、掌肉最豐富的地方(魚際穴),摩擦到熱,也有預防感冒的效果。
※喉嚨痛
鹽開水漱口。先含在嘴裡5秒鐘再吐掉,鹽有殺菌作用,是一個兼具預防保健的方法。
※發汗
試試看粗鹽泡澡。半碗粗鹽加上一浴缸溫水,泡澡10~15分鐘,發汗效果不錯。
(資料來源:廖桂聲中醫師)
擅自吃感冒藥,危險加倍
「啊,我怎會突然血壓升高?」「你有沒有在吃感冒藥?」「有啊 ,最近感冒我老伴有拿藥給我吃……」
感冒藥會讓血壓升高?感冒藥看似簡單,卻經常讓人輕忽它的副作用。
不熟悉藥物副作用、用藥不當,感冒藥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
例如,濃痰時不能使用鎮咳劑,因為鎮咳劑會抑制中樞神經,讓痰液卡在喉嚨出不來。
此外,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藥,會抑制血管收縮,讓血壓上升,高血壓患者避免使用,台北縣三重蘆笛社區大學藥物學講師王惠愚,經常勸導老人家感冒時不要亂服藥。
老人家經常合併多種慢性病,譬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,也不能使用減少呼吸道黏膜分泌的抗膽鹼藥物。
因為這類患者需要保持黏膜濕潤,才可以把痰液咳出,而藥物作用正好相反。
而且,感冒藥標示的使用劑量,是針對中壯年人而言,老人的代謝率差,「不適合使用同樣劑量,」王惠愚提醒。
其他如小孩(6歲以下)、孕婦、有意懷孕的婦女等,也不要自行用藥。
有意懷孕的婦女,隨時可能受孕,為避免感冒藥物成分可能影響胎兒發育,最好不要亂服感冒藥。
感冒時最好先告知醫師及藥師,自己正準備懷孕,讓他們選擇合適安全的藥物。
尤其小孩狀況較特別,譬如小兒病毒性感冒時,不可以使用含阿斯匹靈藥物,會造成雷氏症候群,因此感冒時最好先請醫師詳細診斷。
此外,像是常用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(如阿斯匹靈類),也會造成過敏。
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建輝自己做過統計,約有1.3%的人對這類藥物過敏,特徵是用藥後眼睛會腫如核桃般。
此外,治療咳嗽的支氣管擴張藥物,有人使用會出現手抖、心悸等副作用,甚至是支氣管收縮的反效果。
「一年碰上十幾二十個案例,」劉建輝認為,這類案例並不少見,但通常停藥之後就會改善。
很多人以為感冒藥是隨手可買的成藥,其實,衛生署將感冒藥訂定為指示用藥,意即需要經過專業人士,如藥師及醫師把關,才可確認用藥安全。
一般感冒藥物分為以下幾種:
※鎮痛解熱劑:可緩解發燒、頭痛及肌肉痠痛症狀。如阿斯匹靈、普拿疼等。
※抗膽鹼激素藥物:對呼吸道黏膜有乾燥作用,可以減少痰液分泌。如atropine、belladonna
※抗組織胺藥物:可緩解流鼻水及打噴嚏,但呼吸道過度充血時不適用。傳統抗組織胺藥物會造成想睡副作用,對於從事駕駛等工作的人並不適合,建議睡前服用。
新一代抗組織胺藥物,不通過腦中的血腦障壁,不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副作用,因此沒有讓人想睡的問題,一般建議白天使用。這類藥物如Chlorpheniramine、pyrilamine。
這類藥物不能與鎮靜安眠藥物合用,會加強鎮靜作用。
※支氣管擴張劑:鬆弛支氣管平滑肌,對於氣喘病人有幫助,但不能排除黏液。如Ephedrine、theopyllines
※解充血劑:抑制血管擴張以減少鼻黏膜充血,如PPA。
有時感冒藥中會添加咖啡因,作用是讓血管收縮,緩解頭痛症狀。
一般綜合感冒藥多半結合以上幾種基本配方。「像散彈打鳥,」王惠愚藥師提到,綜合感冒藥並不能按照個人情況量身打造,最好請藥師或醫師,針對你的個人症狀,選擇合適的感冒藥劑。
此外,目前市面上出現沖泡式感冒熱飲劑,也是綜合感冒藥一種,不是茶飲,所以不可以無限制飲用,最好在藥師指示下服用。
你可以告訴藥師或醫師以下要點,請他們推薦最合適的用藥:
1.目前的症狀,哪一種最困擾你、最嚴重
2.過去的疾病史,譬如是否有肝功能異常或是胃潰瘍等
3.是否對哪類藥物過敏
4.目前服用哪類藥物
5.特殊需求(懷孕或是夜班人員)
市售感冒藥物只能用在感冒初期,作用是讓症狀緩解,主要還是要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好起來。
服藥後若症狀未減輕,痰液、鼻涕變黃,咳嗽厲害,可能已經有發炎現象產生,應該立刻就醫診治。
感冒會呼吸困難,可能是氣喘
感冒鼻塞到呼吸困難,喘不過氣?你可能有氣喘的問題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「一般感冒鼻塞是不會影響到呼吸的,」劉建輝提醒,正常情況下,鼻腔、口腔如同兩條管子,一定有一邊是通的,就像游泳可以用口呼吸一樣。
但是過敏或氣喘的人,感冒時兩條管路會同時阻塞,因此常常會覺得呼吸困難。
這種缺氧情況甚至會影響到心臟和腦部,出現心率不整,或頭痛,頭暈等現象。
感冒出現呼吸困難時,最好立刻就醫,查出是否有潛在的過敏體質及病因。

 

 

臺中市大里區立新國民小學112學年度午餐 滿意度調查結果 填報日期:  112  年  4月  9日----  112    年 4月 19日 填報年級:3-6年級學生 填報時間:電腦課 填報結果: 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orms/d/1s8t...